圖片來源:台南人劇團官網 |
舞台劇的編劇是採取5個故事、17個角色交互進行的方式,就像電影<衝擊效應>、<火線交錯>或<靈魂的重量>那樣,然而觀看時我心裡卻不斷浮現小說的場景。每一個人物的出現、不同故事的替換,都替自己心中那部小說的人物與故事增添了骨與肉,隨著一次次的角色交換、一句句的對白提起放下,都是在鋪陳,直到劇終燈光暗,心中那部小說也隨之完成。曾經看小說文字時產生非常生動的畫面感,如陳玉慧的<海神家族>,但因為看舞台劇而產生文字感這倒是頭一遭,總覺得編劇一定有相當深厚的文字功力。劇中故事主線大概是金龍餐館、穿條紋襯衫的男人與出軌的空姐、螞蟻與蟋蟀、懷孕的女朋友與男朋友與女孩的爺爺、咖啡色頭髮的空姐與機長男友:金龍餐館的五個亞洲人,擠在小小的廚房裡忙碌的工作,當中最年輕的亞洲男生「小朋友」牙痛,整天哀嚎吵的其他人無法專心工作。最後其它人用一隻鉗子拔掉那顆牙齒,卻掉入空姐的酸辣湯裡,而小朋友也因未拔牙後血流不止而死。
一路看到最後,我覺得牙齒象徵著好多好多,它象徵著痛苦,當小朋友的牙被拔了後,最後失血過多而死,屍體被丟到河裡,不用花一毛錢的就回到家鄉。牙痛的痛苦被拔除了,在異鄉奮鬥的辛酸也隨著生命的殞滅而不再;牙齒同時也象徵著移民的血汗,金髮的空姐發現碗裡的那顆蛀牙還淌著血,竟然將牙齒放入嘴裡吸吮,品嘗血的味道,直到沒有味道了,隨之將牙齒往河裡吐,除了空姐外沒有人知道冰冷冬天的河床上躺著牙齒。就像是主流文化要把非法移民的勞動力榨到最後一刻,直到最後一滴血都被吸乾了之後隨性一丟,移民的尊嚴、勞動力、血汗就跟路邊安靜不語的垃圾沒有兩樣。
而螞蟻與蟋蟀的故事是眾人都耳熟能詳的,螞蟻夏天辛苦儲存糧食蟋蟀則盡情作樂,冬天到了蟋蟀沒有食物可以過冬,螞蟻卻說什麼也不願意分食物給蟋蟀,最後把蟋蟀賣給其他螞蟻,讓他勞動以換錢。劇末揭曉答案,蟋蟀=亞洲女人=被螞蟻賣成妓女,當螞蟻假裝好心問蟋蟀會什麼的時候,蟋蟀唱起了原住民歌曲,螞蟻則在後頭大肆嘲笑說這能換來食物嗎?會這有什麼用?不就是主流文化對於移民異文化的嘲弄與不接納嗎?最後蟋蟀只能靠出賣自己的身體、任人蹂躪羞辱換取食物。劇末穿條紋襯衫的男人被指控把妓女當成動物折磨至死,男人冷冷的說著對不起,對於主流文化而言,把妓女凌虐致死不過就是死了一個其他國家的底層人民,像踩死一隻螞蟻一樣,有什麼大不了的?
咖啡色衣服的空姐靠著性來愉悅機長男友,最後兩人卻無話可說,空姐多麼希望角色可以調換,換她來當帥氣而高高在上的機長,讓機長當取悅她的女友,任其擺布宰割。而年輕女孩懷孕後,肚子日漸變大,年輕男友除了不想要小孩也再也不想碰她,因此去找妓女(蟋蟀),把妓女當商品的任意凌虐發洩獸慾。螞蟻發現蟋蟀被男人虐待後非常生氣,但不是替蟋蟀出頭而是要多收服務費;女孩的爺爺聽到女孩懷孕但不想要小孩時,一拳往女孩的肚子揮去;在在都是父權文化中男性霸權的最佳例示。
非常喜歡導演的手法,條紋襯衫男子與金色頭髮空姐在舞台上來回慢走、快走、奔跑,步調從一致變成一前一後,臉上表情也是從微笑、喜悅到最後脫節時,空姐說出:我認識了別的男人,笑容與動作同時凝結,這幕真的令我印象深刻。最後,現場配樂的手風琴手太令人驚豔,原來單單僅憑一把手風琴,就可以做出那樣豐富深刻的情緒,以各種樂句上的抑揚頓挫,令我對手風琴完全改觀,儼然就是一人交響樂隊。悲傷的情緒隨著音樂鋪陳與戲劇張力而益發飽滿,兩者相得益彰,又對這早已相當精彩的編劇、演員出色的表現(個人尤其喜歡邵婕扮演條紋襯衫男的臉部表情)加分不少。
這是一個悲傷的劇情,用簡單新穎的方式呈現,舞台就是廚房料理台的象徵,所有人生的悲哀、苦痛、自大、毫無尊嚴等哀傷情緒,都在料理台(人生舞台)上上演。各種食材就像各種情緒,隨著不同的人生故事有不同的食材,但劇中不管各種料理都只有相同調味,辣或大辣。是啊,非法移民在異鄉的生活從來無法平淡以對,只有辛苦或非常辛苦,不是嗎?(人生又何嘗不是)。
Avril Lavigne-Nobody's home 好適合這戲啊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